分形图像编码研究的进展
赵耀1 , 王红星2 , 袁保宗1
1. 北方交通大学信息所,北京 100044;2.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403教研室,烟台264001
Advances in Fractal Image Coding
ZHAO Yao1 , WANG Hong-xing2 , YUAN Bao-zong1
1.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Science,Northern Jiaoto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44,China;2. Naval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 Academy,Yantai 264001,China
摘要 分形图像编码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图像编码方法,目前对其研究较为广泛.本文介绍了分形图像压缩编码的数学原理、基本特性,着重介绍了当今这一领域的发展成果,比较了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分析了目前编码方案所存在的缺点、原因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
分形图像编码 ,
图像编码 ,
分形
Abstract :Fractal image coding (FIC) is a new image coding method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and has been studied extensively.In the paper,the mathematical principle and the specialties of FIC are introduced,the advances in FIC are presented,meanwhile,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schemes are compared.Finally,the shortcomings of current coding scheme,its reasons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FIC are analyzed.
Key words :
fractal image coding
image coding
fractal
收稿日期: 1999-05-04
[1]
刘宁波, 关键, 王国庆, 陈小龙, 何友. 基于海杂波FRFT谱多尺度Hurst指数的目标检测方法 [J]. 电子学报, 2013, 41(9): 1847-1853.
[2]
刘宁波, 关键, 黄勇, 何友. 基于频域多尺度Hurst指数的海杂波中目标检测方法 [J]. 电子学报, 2013, 41(3): 424-431.
[3]
陈Zhe, 彭钰林, 王舒文, 殷福亮. 从离散到连续 ——分数阶信号处理的理论、方法与应用 [J]. 电子学报, 2012, 40(11): 2282-2289.
[4]
刘帅;车翔玖;王钲旋. 3x +1推广函数T (x )不动点的存在区域分析与数值算法 [J]. 电子学报, 2011, 39(10): 2282-2287.
[5]
刘美琴;赵 耀. 基于FGSE的快速分形图像编码算法及其多描述编码方案 [J]. 电子学报, 2010, 38(3): 658-663.
[6]
李晋江;张彩明;范 辉;原 达. 基于分形的图像修复算法 [J]. 电子学报, 2010, 38(10): 2430-2435.
[7]
张 ;钟子发;王若冰. 通信电台个体识别技术研究 [J]. 电子学报, 2009, 37(10): 2125-2129.
[8]
孙超, 王建峰, 姜守达. 一种基于隐式ROI的自适应图像编码算法 [J]. 电子学报, 2008, 36(S1): 171-174,137.
[9]
陈章进;徐美华;冉 峰. 平板显示系统分形扫描模型的IP核实现 [J]. 电子学报, 2008, 36(5): 880-885.
[10]
计文平;沈兰荪. 基于Mojette变换的多描述编码 [J]. 电子学报, 2007, 35(3): 526-529.
[11]
王运华;郭立新;吴振森. 改进的一维分形模型在海面电磁散射中的应用 [J]. 电子学报, 2007, 35(3): 478-483.
[12]
张文波;赵海;孙佩刚;徐野;张昕. 因特网拓扑演化及其节点平均连接度的分形研究 [J]. 电子学报, 2006, 34(8): 1438-1445.
[13]
孙晓丽;郝跃;宋国乡. IC缺陷轮廓分形维估计的小波方法 [J]. 电子学报, 2006, 34(8): 1485-1487.
[14]
徐美华;陈章进;冉峰;何幼桦. 平板显示系统的最优扫描结构及分形模型 [J]. 电子学报, 2006, 34(8): 1376-1380.
[15]
魏进武;汪斌强;邬江兴. 多重分形网络流量的单队列输入排队性能研究 [J]. 电子学报, 2006, 34(4): 658-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