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 第32卷, 第S1期 刊出日期:2004-12-25
  

  • 全选
    |
    论文
  • 邬贺铨
    电子学报. 2004, 32(S1):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分析通信业务模式的新变化入手,说明我国通信高技术研究计划在世纪之初面临的环境和要求.然后,着重在新一代信息网、大容量光传送网和后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这三方面介绍通信863主题在“十五”期间的战略部署,概述了所取得的阶段进展和有创意的研究成果.
  • 朱近康
    电子学报. 2004, 32(S1): 6-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研究中的热门课题进行探讨,重点就高速高效传输技术的瓶颈、高速编解码的启示、小区结构和无线覆盖的困扰、网络并存和包容的期待等进行论述,指出它们所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 纪越峰, 王宏祥
    电子学报. 2004, 32(S1): 1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先进光网络支撑技术与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回顾并介绍了先进光网络、高速光器件、光节点设备、以及光联网等目前的研究进展情况,并重点分析了自动交换光网络 (ASON)中的关键技术,结合ASON的研究、发展和演进过程等,指出了在今后ASON的研究中需要重视的若干问题.
  • 尤肖虎, 赵新胜
    电子学报. 2004, 32(S1): 16-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分布式无线电在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在分析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和相关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针对未来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将使用多入多出天线(MIMO)、多载波传输技术、光纤无线电技术、移动IP协议和2GHz以上的工作频点进行网络构架等需求,探讨一种新型的广义小区式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结构、无线资源管理模型和切换算法.
  • 章淼, 徐明伟, 吴建平
    电子学报. 2004, 32(S1): 22-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组播是互联网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最近的研究发现IP组播方案存在一些很难解决的问题.基于互联网的性质和应用的特点,在IP组播模型、Overlay Network和Peer-to-Peer等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应用层组播技术.本文总结了目前应用层组播领域的主要算法,重点分析了其中的主要研究问题,概括了应用层组播算法研究中主要使用的评价方法,并对应用层组播的相关研究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未来的研究作了展望.
  • 洪佩琳, 覃振权, 李津生
    电子学报. 2004, 32(S1): 26-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移动IPv6分组头标的较大开销降低了其在无线网络上的传输效率.为了提高移动IPv6在无线网络上的传输效率,本文提出了基于鲁棒性头标压缩的移动IPv6头标压缩协议,仿真结果表明了该协议的有效性,最后给出了头标压缩在PDA上的实现流程.
  • 张玉军, 李忠诚
    电子学报. 2004, 32(S1): 3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移动IPv6协议是一种庞大的分布式协议,这为协议描述和测试生成带来了困难.提出分层次描述协议的思想,定义了描述协议的有限状态机和多节点有限状态机模型,分四个层次分别对协议运行流程、协议节点类型、内部数据结构处理、离散功能进行了形式化描述.把描述协议的状态机模型转化为有向图,设计了针对有向图的测试序列集产生算法,最终生成了覆盖整个移动IPv6协议的测试序列集.
  • 兰巨龙, 董雨果, 陈越, 温建华
    电子学报. 2004, 32(S1): 35-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并行交换结构的并行工作原理和负载平衡特性使得属于同一流的分组或者信元被分散到多个交换模块进行处理,在输出端口它们的先后顺序无法得到保证.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支持包保序的新技术,包括两级虚拟输入排队(VIQ)结构和包保序轮询(SKRR)调度算法,并且从理论上分析了这种新技术的吞吐率和时延性能.
  • 邱智亮, 史琰, 刘焕峰, 陈鹏, 刘增基
    电子学报. 2004, 32(S1): 39-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区域编码的标记交换网实现方案,描述了标记交换网的组成、工作原理、体系结构及主要特点.该方案将整个互联网按地理区域进行划分,并为每个区域分配唯一的长度固定的区域编码,在链路层帧头和IP分组头之间插入相应的区域编码标记,则分组在区域标记交换网中传输时,标记交换机将定长的目的区域编码作为分组的转发标记完成分组的转发.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区域标记交换网通过采用分层区域编码结构,极大地减少了骨干交换机的路由表项数,降低了路由存储空间和路由查找复杂度,同时也大幅度地降低了维护路由表项的处理开销和链路传输开销,使网络具有良好的扩展性.该方案能有效地克服现有互联网地址空间不足、路由表过大、不能提供良好的服务质量等缺点,简化骨干网交换设备的实现复杂度,提高网络的吞吐率,并能提供良好的服务质量保证.
  • 邹华, 熊文剑, 杨放春
    电子学报. 2004, 32(S1): 44-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下一代网络业务能力开放将带来一系列的安全问题.ParlayAPI的Framework机制主要针对网络能力开放引入的安全问题,无法解决业务能力开放的安全问题.本文首先分析和归纳了业务能力开放将引入的安全问题以及需要的解决机制,提出了解决这些安全问题的安全服务平台的角色模型和一种基于分层思想的概念模型,以方便相关角色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分析和研究业务能力开放中涉及的安全需求、安全服务以及相应的实现机制.
  • 彭来献, 田畅, 郑少仁
    电子学报. 2004, 32(S1): 48-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输入排队crossbar调度算法——WMFS(weighted max-min fair scheduling)算法,可以为各个竞争的流提供近似的归一化公平服务,保证了带宽分配的加权max-min公平性.另外,仿真结果表明在均匀业务流到达情况下,WMFS具有100%的吞吐量和良好的时延性能.
  • 宋美娜, 宋俊德, 张益
    电子学报. 2004, 32(S1): 52-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网络节点的资源分配策略是影响未来IP核心传输网络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针对网络节点的数据层面资源分配,提出了具有混合算法结构的分层调度算法、分层动态门限缓存管理机制.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分层资源分配策略,可以使网络节点系统在优先级在输出端口间分布不均衡情况下的数据转发率接近理论值.
  • 李新碗, 陈建平, 叶爱伦, 吴龟灵, 卢加林
    电子学报. 2004, 32(S1): 57-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波长选择光开关的概念,首次研制出一个基于Fabry-Perot结构的可调波长选择光开关,该开关为2×2光纤端口,每个端口携带N个波长,工作时可以选1个或多个波长,插入损耗小于3dB,波长调谐范围10nm,调谐机构为一对多层三明治结构的压电陶瓷,具有驱动电压低,小于5V的驱动电压可以达到3.3nm的调谐,最大开关时间为1毫秒,开关比优于30dB.最后还分析了其基本透射与反射光谱性能,并讨论其对光通信、光交换网络产生的重要应用价值.
  • 杨铸, 张强, 刘贤炳, 席申娥, 曾晖, 杨宁, 印新达
    电子学报. 2004, 32(S1): 61-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容量超长距离(ULH)传输是一种非常有应用前景的技术,本文介绍160×10GbsC+L波段3040km实际光纤的无电再生光传输系统的研究和实现.系统波道间隔为50GHz,波道速率10.7Gbs,发送采用CSRZ码,具有超强FEC功能,光信噪比大于15dB.国内首次成功在实际光纤传输3040km的C+L波段10Gbs信号,首次将C+L宽带喇曼光纤放大器应用于ULH系统,连续24小时无误码.取得的有实际意义的试验成果为我国的ULH系统的应用,提供了系统的性能、指标、参数、标准等实验依据.
  • 王国忠, 施社平, 古渊, 赵迺智, 周伟勤, 罗来荣, 武成宾
    电子学报. 2004, 32(S1): 66-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分析了DWDM系统中XPM和FWM效应随信道间距变化的关系,并提出了大容量长距离DWDM系统仿真的解决方案.严格的数值计算表明,在信道间距为50GHz的DWDM系统中,当信道数大于9(SMF)和15(NZDSF)时中心信道的Q值基本不再随信道数增加而变化.这一结果对于大容量长距离DWDM系统的实验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张锋, 郑小平, 张汉一
    电子学报. 2004, 32(S1): 69-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比较研究了分层结构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中四种路由计算和连接管理策略:基于链路状态的分层路由和前向资源预留(LS-HRFR)、基于链路状态的源路由和前向资源预留(LS-SRFR)、基于本地信息的分层路由和沿路径探测、后向资源预留(P-HRBR)以及基于本地信息的源路由和沿路径探测、后向资源预留(P-SRBR).离散事件仿真的结果表明:采用基于本地信息进行路由计算并通过沿路径探测资源使用信息来选取空闲波长的策略(P-HRBR和P-SRBR)相对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计算和空闲波长选取策略(LS-HRFR和LS-SRFR)来说,在分层路由情况下,其对网络总阻塞率的改善微乎其微,但在源路由的情况下,其对网络总阻塞率的改善十分明显.
  • 李唐军, 王目光, 简水生, 娄采云, 霍力, 姚和军
    电子学报. 2004, 32(S1): 74-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40Gbs归零码(RZ)大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PMD)光通信系统中,采用两级四自由度光域PMD(偏振模色散)补偿器,以信号的DOP(偏振度)为反馈信号,利用自适应优化算法,实现了一阶及高阶PMD动态自适应补偿.最大一阶PMD补偿能力为35ps,二阶PMD补偿能力为200ps2,PMD动态自适应补偿器的优化补偿时间小于10ms.
  • 杨壮, 何岩, 张傲
    电子学报. 2004, 32(S1): 78-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是目前光纤到户宽带接入的主流方式.时延补偿、动态带宽分配以及局端桥接等是构建EPON系统的关键技术.为了避免多个ONU发送冲突,实现用户端设备的时延补偿和自动加入,本文采用绝对时标来补偿不同光网络单元(ONU)往返时间的差异,完成其往返时间的计算和动态测距.上行链路动态带宽分配则采用基于逻辑链路标识(LLID)的流量统计算法,结合其服务水平协议(SLA),获得了较低的延时特性和很高的带宽利用率.在EPON光线路终端(OLT)中借助动态过滤数据库技术实现了一个OLT和多个ONU的逻辑链路MAC仿真,解决了EPON和常规以太网LAN的兼容性问题.这些技术方案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WRI)完成的863科技攻关项目中均进行了严格的测试,结果符合预期要求.提供的现场测试数据表明研制的样机系统能很好支持多种业务的综合接入.
  • 陆月明, 刘爱波, 纪越峰
    电子学报. 2004, 32(S1): 82-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动交换光网络连接的恢复性能、可靠性依赖于信令通信网络(SCN)的性能和可靠性,本文分析了SCN的网络性能、端对端时延特性和可靠性,得出影响自动交换光网络路由信令性能和可靠性的一些关键因素,提出了基于连接恢复性能的SCN规划方案和基于单链路失效无故障恢复的SCN和网络规划方案,性能规划方案可估计端对端连接恢复的时间范围,可靠性规划方案可解决单链路失效连接无故障恢复问题,并能提高路由广播效率.
  • 王晟, 罗蕴翰, 王雄, 王靖, 姚锐, 彭亮
    电子学报. 2004, 32(S1): 86-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与波长路由技术和光分组交换相比较,光突发交换(Optical Burst Switching,OBS)更适合于构建未来的光因特网.OBS核心交换节点的设计必须在保证一定的交换性能的同时,尽量降低光器件成本.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光突发交换结构,称为PM×1×P结构#.该结构有效地克服了使用光纤延迟线或光缓存等器件所导致的内部阻塞问题,提高了交换结构的吞吐量;同时,与具有相似性能的交换结构相比,该结构所需要的光器件较少,成本较低.通过对比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结构的优越性.
  • 张宇, 李正斌, 徐安士, 吴德明
    电子学报. 2004, 32(S1): 93-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多粒度交换能减少交换节点中的交换矩阵规模及复用器和解复用器的数目,从而降低其成本,但是使得RWA问题变得较多纤光网更加复杂.本文提出了一种称为多维空间图(MDS-G)的模型,该模型能够全面准确地描述多粒度光网络中的资源状态,基于该模型的算法能够将多粒度交换光网络的路由和波长分配两个通常分开解决的子问题一步解决,从而得到较现有的方法更好的性能,仿真也证实了这一点.
  • 张宁, 纪越峰
    电子学报. 2004, 32(S1): 98-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光因特网体系结构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混合模型网络结构,其典型特点为:在光节点设备上采用一个信令转换机制,使其同时具有重叠模型和对等模型光节点的功能,实现一个核心光网络与不同模型网络的互连,并且管理平面能够对控制平面实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模拟仿真结果表明此技术是有效的.
  • 胡卫生, 金耀辉, 郭薇, 姜淳, 程扬, 王晓冬, 刘芳华, 王悦, 黎宇峰, 胡佩钢, 张春蕾, 陆旸, 徐步伟, 祁永敏, 曾庆济, 魏巍, 易小波, 许宗幸
    电子学报. 2004, 32(S1): 101-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了由两种不同类型的光交叉连接构成的4节点格状拓扑自动交换光网络.我们对通用多协议标记交换的路由和信令协议作了扩展,利用连接控制接口屏蔽了底层结构差异.通过一个统一的控制平面和一个用户友好的网管系统,实现了虚波长通道的建立、释放和恢复等功能.
  • 高西奇, 尤肖虎, 江彬, 潘志文
    电子学报. 2004, 32(S1): 105-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面向后三代移动通信应用,本文提出多入多出(MIMO)信道环境下广义多载波(GMC)无线传输技术方案,对其中若干关键技术进行了简要阐述,包括广义多载波合成与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双循环自适应时隙结构、导频设计与信道估计、迭代检测译码方法等,并给出瑞利衰落MIMO信道环境下链路仿真结果.
  • 施婷婷, 周世东, 姚彦
    电子学报. 2004, 32(S1): 109-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适合于单载波频域均衡系统信道估计的导频方案,并分析了其性能.方案通过哈达玛变换和交织实现导频插入,使得导频部分与数据部分即使在多径信道中也无相互间的串扰,从而便于用简便的方法获得准确的信道参数估计.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案系统开销较小,实现简单,且性能良好,有助于在多径时变无线信道中实现高效率的数据传输.
  • 陶小峰, 戴佐俊, 唐超, 倪莉, 张平
    电子学报. 2004, 32(S1): 114-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研制开发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如超三代(Beyond-3G)或被称之为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概念的提出及相关技术的研究现已成为国际性的研究热点.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由于在增加频谱效率、提高通信质量上的巨大潜力及其组织结构的灵活性,并且能为各种新技术的采用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而成为未来移动通信系统设计中广被看好的架构.基于该架构,针对蜂窝组网结构在小区面积减小时会导致的频繁切换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全新的组网策略——群小区(group cell),以及基于该组网结构的新型切换策略——群切换(group handover).本文详细地介绍了群小区和群切换基本原理.并用较大的篇幅指出了它所面临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 潘成康, 蔡跃明, 徐友云
    电子学报. 2004, 32(S1): 118-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分析了时延约束条件下多输入多输出(MIMO)多接入信道的发送优化问题,利用标准优化方法,给出了多用户的传输策略和功率分配方案,具体分两步考虑:第一步通过应用顺序译码方法,给出每个用户基于干扰回避的分布式优化预编码字;第二步对每个用户进行单用户信道的注水功率分配.同时应用MMSE(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接收结构结合串行干扰消除技术,给出了一种基于独立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准则的次优功率分配方案.数值结果表明,给出的最优传输和次优传输策略性能非常相近,可以显著提高时延约束条件下系统的性能和容量.
  • 周武旸
    电子学报. 2004, 32(S1): 123-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4G全IP无线网络环境中,提供无缝隙的移动性支持是严峻的挑战之一.移动性管理协议可以在协议栈的不同层(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及应用层)进行实现,无论是在哪一层实现,都有其优缺点.从结构上看,网络层是最适当的层,但它需要修改协议栈;而应用层上的移动性管理协议由于对低层特性是透明的,似乎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它会引入较大的时延.因此,一个真正开放的、适应性强的、高效的移动管理方案是下一代无线系统亟待解决的问题.
  • 匡麟玲, 陆建华, 郑君里
    电子学报. 2004, 32(S1): 127-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超宽带(UWB)信号的快速同步捕获是UWB通信系统中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分步同步捕获方法,首先采用两种次最优的最大似然估计算法进行粗搜索,然后在粗搜索获得的有限范围内利用最大值阈值检测进行精估计.该方法提高了密集多径信道下极窄脉冲形式UWB信号(IRUWB)的捕获性能,并有效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和处理时间.文中还根据IRUWB信号接收特点,从捕获能量的角度定义了捕获概率.通过仿真评估了捕获能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对算法性能和参数选择进行了分析.
  • 牛志升, 刘嵩, 吴佑寿
    电子学报. 2004, 32(S1): 132-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单反射几何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于预测平流层通信信道功率延时扩展和空间能量分布的信道传播模型.一个用于确定空间中不同单反射路径存在概率的地面多建筑阻挡模型在文中被提出,同时给出了确定此概率的计算方法.在所提模型的基础上本文最后给出了一个平流层信道多径分量时空联合分布的典型结果.
  • 刘大为, 唐友喜, 李少谦
    电子学报. 2004, 32(S1): 136-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在多径瑞利衰落环境中,抽样定时误差对相位调制的时分双工(TDD)预均衡正交频分多路复用系统(OFDM)的误码率性能影响.给出了理想和非理想相位预均衡处理的误码率解析表达式,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仿真和理论分析相符.对于TDD相位预均衡OFDM系统,定时误差导致了解调数据的相位旋转,且系统性能随定时误差的增加呈加速恶化的趋势.与无定时误差的瑞利衰落性能上界相比,当归一化定时误差为1/8时,理想和非理想相位预均衡的性能分别损失了约1dB和3dB;归一化定时误差为1/4时,二者的性能均严重恶化且差距减小,这时候定时误差成为影响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
  • 殷勤业, 张莹
    电子学报. 2004, 32(S1): 141-1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无线局域网性能和速度等方面的不足,讨论采用智能天线技术改善无线局域网的性能.重点介绍波束切换系统、自适应阵列天线系统以及基于收、发分集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在无线局域网中的应用,给出了不同系统的结构及关键技术.最后介绍了一种实用的应用于IEEE802.11b标准的波束切换系统.
  • 盛敏, 李建东, 史琰
    电子学报. 2004, 32(S1): 148-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无线局域网是目前无线通信领域中的主要通信网络之一,如何有效的分析IEEE802.11无线局域网中的饱和吞吐率和接入时延一直是无线局域网中的研究重点.本文引入了一种新型的分析模型,分析了IEEE802.11DCF协议下AdHoc网络的饱和吞吐量,该模型不仅简单而且准确,有效地降低了分析方法的复杂度;同时本文还建立了一种有效的模型,分析了IEEE802.11DCF协议下AdHoc网络的接入时延.仿真结果表明所有的分析结果和仿真结果都很吻合,这说明了我们的分析模型是可行的.
  • 方波, 宋俊德
    电子学报. 2004, 32(S1): 153-1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IP的移动性管理技术使得移动终端可以在互联网间漫游,并且不会改变自己的IP地址.当同时存在多种类型无线网络的时候,如何选择最佳的候选网络,何时发起切换等切换判决问题也是提高基于IP的移动性管理性能的重要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位置信息的切换判决算法,使得终端在对自身移动模型预测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切换目标和切换时间的选择,从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可以看出,该算法明显减小了切换次数和丢包率,提高了切换的性能.
  • 徐斌, 毕光国
    电子学报. 2004, 32(S1): 157-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超宽带(UWB)技术与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相结合的UWB-OFDM系统可能成为短距离、高数据率无线网络理想的传输接入方案之一.然而,随着带宽增加,UWB-OFDM系统的实现难度也随之增大.为此,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频域直扩、多支路分集、多支路频域均衡、双层多载波频分复用、双层多载波频率分集、双层多载波跳频等几种典型的实现结构,以及它们的组合.分析了不同实现结构的特点及相互关系,为UWB-OFDM系统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 毛玉明, 杨宁, 段景山
    电子学报. 2004, 32(S1): 161-1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针对移动AdHoc网络提出了一种新的自组织组网与路由算法——核心树组网路由算法%D——KTRA.该算法将AdHoc网络重构成一种逻辑的树形拓扑结构,使得节点只需掌握部分路由信息就可以完成组网和路由,当拓扑发生变化时,路由更新也被限制在分支范围.算法兼具先应式延时短和反应式灵活的特点.本文描述了KTRA算法的设计思想和主要内容,以及该算法在实验系统中的应用情况.
  • 赵俊峰, 王亚沙, 谢冰, 杨芙清
    电子学报. 2004, 32(S1): 165-1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软件构件库是有效地管理软件构件的基础设施.分布式构件技术的发展,使得构件库除了管理传统下载使用的构件外,还必须能够管理日益增多的在线使用构件,并为在线构件服务质量提供相应的质量保证与支持.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首先引入了构件服务质量模型及相应的质量属性量化方法,同时给出相应的规约描述,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上述模型和规约的支持构件服务质量的构件管理方法,并描述了该方法在青鸟构件库管理系统(JBCLMS)中的实现.
  • 张尧学
    电子学报. 2004, 32(S1): 169-1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普适计算模式:透明计算.它的硬件环境由客户机服务器构成.其中客户机可以是可按透明计算模式设计的台式机、PDA、数字家电等各种固定的或移动的计算设备;服务器可以是普通PC机或其他带有存储装置的普通电脑.透明计算中的客户机上没有操作系统及运行于其上的支持工具与应用程序,这些资源都存储于服务器中,由客户机在执行时从服务器上动态调入.用户可以通过客户机和网络,从服务器中任意选择可在客户机上运行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从而提高系统的安全性、降低管理的复杂性、提高软件的共享程度和降低成本.本文介绍透明计算的概念、体系结构和一种基于透明计算的系统示例——可管理多媒体网络计算机MMNC(Manageable Multimedia Network Computer)系统.MMNC已被成功应用并商业化,证明了透明计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李诺, 金茂忠, 刘超
    电子学报. 2004, 32(S1): 180-1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IEEE软件工程术语标准中定义度量(metric)为对一个系统、构件或具有的某个给定属性的度的一个定量测量.为辅助这种定量的测量,设计了一种针对Java程序的度量工具.首先给出一套度量Java程序的度量算法的详细定义,然后重点阐述如何通过分层的体系结构实现这些度量算法.该设计实现的度量工具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在实际应用中能确实帮助改进程序质量.
  • 郑子瞻, 王千祥, 黄罡, 梅宏
    电子学报. 2004, 32(S1): 185-1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管在J2EE(Java 2 platform,Enterprise Edition) 规范中尚未明确提出与负载平衡相关的公共服务,为了提 高网络软件的伸缩性,在中间件层次上支持负载平衡已成为 J2EE应用服务器提供商事实上必须关注的内容.本文在 分析现有的面向 J2EE 平台的负载平衡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支持多种负载平衡策略、可灵活定制的负载平衡框 架,并详细描述了该框架在一个产品化的 J2EE 应用服务器 PKUAS(Peking University Application Server)中的实现细节.
  • 黄星琪, 张世琨, 王立福
    电子学报. 2004, 32(S1): 189-1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工作流技术已经成为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国际工作流管理联盟提出了工作流参考模型,包括:流程定义工具、工作流引擎、被激活的应用接口、工作流客户端应用和流程监控工具.本文在青鸟工作流过程模型基础上,对流程监控工具的设计进行了研究.
  • 党辰, 戴葵, 王苏峰, 刘芸, 王志英
    电子学报. 2004, 32(S1): 192-1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AAC是MPEG4标准的音频编码规范,为了提高音频数据的压缩率,往往忽略了音频中所包含的高频成分,只对低频部分进行编码,因此AAC解码器设计中高频重建技术对提高音频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论述了高频重建技术的原理,并采用SBR技术,实现了AAC音频编码的高频重建,同时性能评测结果表明所实现的AAC+SBR系统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
  • 李旸, 林学訚
    电子学报. 2004, 32(S1): 196-1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如何提高人脸图像分辨率是改进视觉监视系统性能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MAP准则的两步人脸图像分辨率增强新算法.第一步利用PCA模型和最大后验概率(MAP)方法计算人脸的整体图像,第二步利用Markov随机场模型和MAP方法计算反映真实图像与整体图像差异的残差图像.最终的结果是第一步得到的整体图像与第二步得到的残差图像之和.利用新算法我们分别对图像分辨率增强16倍(由32×24提高到128×96)和图像分辨率增强64倍(由16×12提高到128×96)两种情况进行了实验,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 赵莹, 高隽, 汪荣贵, 胡静
    电子学报. 2004, 32(S1): 199-2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仿生模式识别理论的指导下,推广了传统的最邻近方法,提出一种新的广义最近邻方法.该方法利用同类样本间的连续性规律,增加了样本点个数.再通过由多个超球体的并所形成的几何形体,覆盖可能的样本点.将这一方法用于人脸识别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 李蓥, 李明禄, 俞嘉地
    电子学报. 2004, 32(S1): 203-2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网格门户提供了一个访问网格环境的Web界面.当前存在的网格门户主要是基于计算网格的环境而设计,因此门户设计的重点是文件访问,提交任务,监控任务的执行,从而达到简化研究人员访问网格计算资源的目的.信息网格是在网格基础上的为用户提供信息的平台,通过信息网格门户用户可以无缝的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本文以上海网格为背景着重对信息网格门户的特点以及网格资源管理、工作流、事务进行分析和研究.
  • 薛云皎, 钱乐秋, 花鸣, 张天戈, 杨珉
    电子学报. 2004, 32(S1): 207-210,1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构件复用过程中,用户常因对构件描述机制认识有限而难以提出准确的检索需求,从而影响查准率.针对基于刻面描述的软件构件,借鉴数据挖掘中关联规则挖掘的有关理论,提出了带有用户反馈的自适应构件检索模型以及基于关联挖掘的自适应学习算法,从用户检索的历史记录中挖掘用户的显式检索条件与隐性检索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完整化和精确化用户的检索条件,提高构件检索的查准率.同时,用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 白佳, 黄罡, 刘钊, 刘天成, 郑子瞻, 梅宏
    电子学报. 2004, 32(S1): 211-2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反射式软件中间件改变了传统中间件纯粹的“黑盒复用”方式,以观测和控制基于中间件的软件系统的运行状态和行为.作为主流的中间件产品,构件运行支撑平台有必要引入反射以适应动态开放的Internet环境.但是,在带来更大开放性的同时,反射也给构件运行支撑平台带来安全隐患.为此,针对反射体系的特点,本文逐层分析其中潜在的安全隐患,制定了一种特定于反射体系的安全框架,实现了四层安全访问控制机制.该安全框架在反射式J2EE应用服务器PKUAS(Peking University Application Server)中得到实现,并通过性能测试考察了安全框架对反射系统运行时刻性能的影响.
  • 马浩海, 麻志毅, 吉哲, 杨国东, 张乐
    电子学报. 2004, 32(S1): 215-2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UML这样的通用建模语言的广泛使用,人们开始更多地利用元模型和元建模做为软件设计和开发的手段之一.首先分析了元模型体系结构的特点及相关的包括元模型度量在内的元信息管理的要求.以OMG的四层元模型体系结构为例,对其核心成分UML元模型的争论一直都是热点问题,这提供了对其度量的必要性;元概念和OO度量的特点为对其评估提供了可行性依据.其次,在引入稳定性和设计质量的量化度量策略并进行了UML的五个元模型版本的度量实践之后,给出了度量结果的评估及与相关主观性研究的对比.最后,对元模型度量方法的研究给出了应用展望.
  • 蒋建国, 夏娜, 于春华
    电子学报. 2004, 32(S1): 218-2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联盟形成是多Agent系统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但已有策略对效用的平均分配没有反映出Agent对于联盟贡献的差异性,而且不能保证联盟稳定性.本文给出了一种新的联盟形成的行为策略,在非减性效用分配原则的基础上,提高了对额外效用分配的合理性,在面向任务的领域中可以达到全局优化解,较好地满足了稳定性、时效性、分布等要求.
  • 胡良梅, 高隽, 何柯峰
    电子学报. 2004, 32(S1): 222-2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通用的图像融合质量评价标准是目前图像融合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在分析现有图像融合质量评价方法特点的基础上,讨论了一种新的结合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图像融合质量评价方法.该方法无需理想图像,同时充分考虑了人类视觉系统的特性,可以为不同场合下选择不同的算法提供依据.对多类图像的不同融合算法的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实用的、有效的、通用的图像融合质量评价方法.
  • 李书浩, 王戟, 董威, 齐治昌
    电子学报. 2004, 32(S1): 226-2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反应式系统选择性测试方法.该方法根据描述待测系统的UML Statecharts模型和描述系统功能属性的时序逻辑公式生成有针对性的测试序列.据此实现了一个面向性质的测试工具.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将测试资源集中于用户关注的系统行为.经扩展后,该方法可用于实时系统.
  • 许婷, 俞春, 陶先平, 吕建
    电子学报. 2004, 32(S1): 231-2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开放、动态的Internet平台上实现软件资源的协同是网络技术研究热点之一.传统的软件协同存在协同模式单一的不足,不能很好适应网络资源的多模式协同.本文在我们开展的多模式软件协同研究背景下,基于共享空间协同技术,针对多模式协同特点,在基于agent的多模式协同中间件中,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中介的协同环境,为多模式软件协同提供了良好的中介协同支撑.
  • 邱晓康, 李宣东
    电子学报. 2004, 32(S1): 235-2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软件测试作为保证软件质量、提高软件可靠性的重要手段.路径覆盖准则就是考察软件测试充分性的一种重要准则.由于严格的路径覆盖测试不可实现,选择一些对软件整体质量影响较大的重点路径进行测试,以提高软件测试工作的效率和效益.主要针对面向对象的软件系统提出了一种通用的基于统计的自动化辅助工具,通过对程序代码的静态分析和插装,以及由大量随机测试用例驱动所得到的统计分析结果,为软件的功能测试和可靠性测试中的重点路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对该工具的主要思想、相应算法以及一些具体的实现问题进行了阐述.
  • 蒋伟进, 许宇胜, 吴泉源, 孙星明
    电子学报. 2004, 32(S1): 238-2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传统智能诊断基础上,将多Agent技术应用于动态、分布、实时和不确定的复杂系统故障诊断领域,以求解复杂过程诊断问题.提出了基于MAS的分布式智能故障诊断方法和过程;讨论了基于模式聚类的故障求解机制及对诊断问题任务的辨识、分解;研究了多Agent的约束和关联;设计了应用Agent工作状态的表达机制;确定了应用Agent间的工作状态影响关系及多Agent间的交互、协作和通讯;构建了多Agent模糊关联模型;给出了多Agent诊断系统局部诊断决策与全局诊断决策的集成描述结构;实现了一种分布式Agent诊断系统结构及其原型系统.工程应用表明,该系统能快速、准确地进行故障成因分析,并给出有效的决策意见,取得了与专家相似的诊断结果.
  • 龚洪泉, 赵文耘, 徐如志, 钱乐秋
    电子学报. 2004, 32(S1): 243-2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确保构件系统的一致性是构件演化的根本目标.根据构件交互过程,借鉴Pi演算的类型系统和进程构造方法,提出构件交互的类型系统和基于交互的构件模型.为确保构件服务端口和交互通道的正确行为,给出服务的端口类型和通道类型.以此为基础,结合Pi演算中良类型的思想,提出一致性构件系统的概念.然后,结合构件演化的特点,给出能保持系统一致性的构件静态演化和动态演化规则.最后,给出非一致演化的恢复方法.
  • 黄杰, 陈琳, 贾焰, 邹鹏
    电子学报. 2004, 32(S1): 247-250,2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分布构件技术的发展,复杂的分布构件系统故障诊断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现有的大多数分布构件系统故障诊断的研究没有充分考虑系统语义这一重要因素.文章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语义为中心的分布构件系统故障诊断思想.系统的语义主要由系统正常或者异常时的结构和行为特征构成.在给出基于模型的故障诊断问题定义之后,提出了具有复杂时序语义表达能力的系统逻辑模型编辑方法,通过在Horn短句中增加时序描述来增强诊断模型的表达能力.这种模型不仅对分布软构件系统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还能够很好地利用现有的一阶逻辑定理证明器求解极小诊断问题,它并不需要具有高级时序逻辑处理能力的定理证明器的支持.另外,通过哲学家就餐问题还从直观上阐明了这种新颖的模型编辑方法.StarCCM的诊断子系统由诊断引擎、诊断代理、诊断回调接口构成.它证明这种模型编辑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分布构件系统的语义诊断问题.
  • 牟克典, 金芝, 陆汝钤
    电子学报. 2004, 32(S1): 248-2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软件需求阶段的非规范信息进行有效管理有助于改进需求获取过程,提高需求质量.本文主要讨论了软件开发过程中常见的非规范需求并提出了以容忍不一致性的需求推理为核心的管理框架,来有效管理模糊需求信息、冗余需求信息等与不一致信息密切相关的非规范需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