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征稿

专栏征稿:编码理论与技术的进展与未来

客座编委:

王 琳 教授 厦门大学
牛 凯 教授 北京邮电大学
方 勇 教授 长安大学
方 毅 教授 广东工业大学

专栏简介:
编码理论与技术发轫于香农三大定理及其附属定理,是信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以通信网络、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为核心的信息产业的重要基石。在“绿色、环保、简约”的设计理念引领下,借助AI技术和6G研发的助力,其理论框架与实践应用日益走向精细化、智能化、简约化、通用化,涌现出“一核多用”、“功能整合”、“交叉融合”、“综合提升”等为特征的新型设计趋势。
随着信息网络(含6G与物联网)技术、AI技术、量子计算的发展,原有的信息与通信理论、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技术、密码学等学科的发展方式,已经超越了互为工具的模式,而转变为互为内容的新模式。在AI技术和量子计算的助推下,多学科交叉融合支持便捷高效的信息网络成为新型的信息工业范式,信息获取与利用的对象已经从以人为主体,逐渐演变为以人与物共为主体。从多学科视角出发,作为串联信号处理芯片与网络信息处理的主要理论支撑,编码算法的思想已经广泛渗透于计算、存储、安全、IC设计等诸多信息工业领域,并且在空天通信、水下通信等极端场景中有重要应用。探索编码理论与技术自身的发展与应用成为必然。

为更好地服务于多学科融合与信息网络复杂环境下的升级研发需求,总结编码理论与技术的最新进展,探索其未来发展趋势,《电子学报》拟推出“编码理论与技术的进展与未来”专栏,展示编码理论与技术的最新成果并展望未来。该专栏将推动信息工业基础理论发展,对相关芯片设计产生积极影响,意义重大。基于此,我们征集高质量的原创研究论文,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新理念下编码设计原理
新颖编译码设计方法
多学科融合
代数编译码理论
极不可靠环境下的编码
应用场景驱动下的设计变革
AI辅助的编码理论
超高速(Tbps)编译码与系统VLSI设计
突发短包超低时延编译码
超可靠(极低错误率)编译码
随机多址接入
密码与安全
面向计算与控制的编码
量子纠错码

时间节点:
征稿截止日期:2024年12月31日
文章录用日期:2025年3月31日
计划出版日期:2025年6月

征文要求:
论文应属于作者的科研成果,数据真实可靠,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应用价值,且未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出版物发表过,不存在一稿多投问题。
论文应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体例格式请参考电子学报网站要求。
论文请通过《电子学报》官方网站(http://www.ejournal.org.cn/)进行投稿,并在标题前注明:“2024+Coding”。论文需附通信作者的联系地址、联系电话及E-mail(网站注册时在系统中填写,不要放入稿件中。文章将按正常投稿文章的标准匿名评审)。

责任编辑:孙瑶(010-68600735,sunyao@ejournal.org.cn)


发布日期:2024-05-30    浏览: 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