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机器视觉、传感器、移动网络通信、人工智能和车路协同等技术的发展,汽车的功能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出行和运输工具,而是逐渐增加智能演变为一个智能的、互联的、协同的智能网联车。未来智慧交通系统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被动交通系统,也必将走向与智能汽车协同的主动交通系统。协同自动驾驶系统要求高可靠性、高精度、超低延时和大带宽,在用户资源需求不同的协同应用从时间、位置和内容等方面都有极大差异性。因此最新研究不再局限于仅仅改善通信性能,更加关注不同的智能体(车辆、路侧单元、行人、管控中心)间的实时通信、合作与协同控制。
近年来,基于人工智能的协同学习方法受到广泛关注,例如联邦学习和多智能体系统应用于一些智能系统,达到降低网络拥塞和提升学习效率的目的。在面向自动驾驶的智能交通系统中,通过车辆、路侧和云之间的高效合作实现协同智能方面已取得了一些创新成果,但仍存在众多的挑战。
为及时发表科研工作者在智能网联车辆协同通信和智慧交通主动控制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推动我国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相关理论和技术的研究进展,《电子学报》拟于2021年5月刊出“面向自动驾驶和智慧交通协同的通信与控制”专题,欢迎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科研人员踊跃投稿。
专题论文征集的有关事项具体如下。
征文范围
本专题的征文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下列主题
1. 智能交通系统的环境协同感知
2. 智能网联车辆的异构信息融合
3. 智能车联网的资源分配与资源共享
4. 智能车辆的的互联与数据交换机制
5. 基于5G-V2X的智能网联车分层通信体系
6. 基于人工智能的一体化协同控制
7. 基于边缘计算的智能通信计算一体化
8. 基于6G的网联智能车通信技术
9. 智能车联网协同控制的安全和隐私问题
10. 高精度地图与定位
11. 交通大数据处理与分析
12. 自动驾驶测评系统
13. 基于车路协同的城市交通和高速公路控制
征文要求
1. 论文应属于作者的科研成果,数据真实可靠,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应用价值,且未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或会议上发表或宣读过,不存在一搞多投问题。
2. 论文应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采用MS word排版,体例格式请参考《电子学报》近期文章格式(文章为匿名评审,提交时请勿包含任何作者信息、基金等)。
3. 论文请通过官方网站(http://www.ejournal.org.cn/)进行投稿。论文需附通信作者的联系地址、联系电话及E-mail(网站注册时在系统中填写,而不要放入稿件中。文章将按正常投稿文章的标准匿名评审)。
4. 提交论文时请在文章题目前加注“CAVs20+”。
征文截止日期:2020年8月30日
录用通知日期:2020年11月30日
计划出版日期:2021年5月
· 特邀编委
李克强教授清华大学
赵祥模教授长安大学
姚丹亚教授清华大学
樊秀梅教授西安理工大学
· 联系方式
联系人:梅志强
电话:010-68600741
电子邮箱:meizq@ejournal.org.cn
通信地址:北京165信箱 《电子学报》编辑部
邮政编码:100036
《电子学报》编辑部
2020年3月